河北省地矿局第五地质大队欢迎您! 今天是
您现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>精诚文化>详细信息
成果展示
详细信息
植根沃土 守望大山
发布时间:2016/10/13 点击次数:1912
 

植根沃土  守望大山

 王秀芬

一个个定格的画面,一张张李保国的工作照,他,河北农业大学教授、中国知名经济林专家、山区治理专家,那黝黑的脸庞带着真诚的微笑,手拿着给果树剪枝的大剪刀,认真讲解的姿势,从他专注而温和的眼神里,可以看出他工作是那么得热爱、那么得认真、那么得投入。

35年,他一直在太行山中,秉承着“脱贫为科研出题,科研为脱贫解难。老百姓需要什么,我就研究什么。”和“把我变成农民,把农民变成我”的信念,不断地在羊肠险径上探索,乱石荒坡旁谋划。作为教授,把课堂搬进了山沟,把实验室放在了果园,实验室里有他一直不灭的灯光,苹果树下不忘他耐心的身影,把论文写到在了太行山上,被誉为“太行新愚公”、“农民教授”、“科技财神”。

细细品读他的事迹,我的眼睛湿润了,李保国用他一生的经历告诉我,这样的人就是我们的榜样,是根植沃土、守望的典范。同时李保国教授经历的“山当餐桌地当炕,躺在地上啃干粮”,不正是我们每个地质人所经历的吗?!李教授常年奔波在太行山上,我们地质人长期在野外工作。他对家庭的照顾一直很少,而我们地质人也是无暇顾及亲人,有的因常年工作在国外,能有几日与亲人相聚,只是在视频中看到祖国亲人的面庞,聆听亲人的声音。

在这里,我不禁想起了一个人,一个默默无闻的地质人——杨衍忠老人,在他退休后的20年里,一头扎进了自己的房间,整理自己从事野外工作的资料。为不影响老伴和孙女的休息,他关上老伴房门,强忍肺部严重破坏、呼吸困难的痛苦在自己的房间工作,只有等到她们睡着了,才悄悄地推开了房门,让空气畅通,然后转身默默地工作,就这样日复一日、年复一年,20年的时光,600万字的文稿、几百张图纸凝结了他一生的心血。杨老无偿地捐献出来,为以后赣南地质找矿指明了方向。是啊,老人随便卖出一张图纸,随便入股一家矿企也许就是几百万的收入,可他没有。那8平米的卧室就是他的工作室,他生前曾经说过:如果不能把这些资料编撰成一套完整的文稿,用以指导后人进行地质找矿就是浪费。杨老说到了,也做到了。

李保国、杨衍忠,这是因为他们热爱自己的职业,根植于沃土,让自己变成了一棵守望大山的树,好大一棵树!他们对工作充满激情,一辈子默默地奉献;他们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,时刻想着回报党和国家,始终怀抱一颗感恩的心在工作;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在工作岗位上,放弃了享受家庭的欢乐。这样的精神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难能可贵的。

如今我们年轻一代地质人面临着更多的职业选择,我们能做的唯有不改初心,应该沉下心脚踏实地地工作,打点好行装,奔波在祖国的大山河川之间。在野外,不抱怨,不诉苦,坚持用今天的汗水为自己当初的志愿负责,将自己所做的地质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,让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。那天,和同事们闲聊,说起常常出差的事,我一位年轻的女同事春说:“明天我要出差,儿子说那你怎么不让莲阿姨去呀”。我们都觉得很奇怪,一个不到三岁的小男孩,怎么还会安排起这事来了。大家异口同声地问:为什么呀?,春笑了,她说儿子说莲阿姨家的哥哥比我大呀,他不想妈妈了呀。正好莲在场,她接到:“我家儿子小时候也这么说过我的,休完产假我就处于出差的状态,儿子小,每次都是抱着我的睡衣才睡觉,问他为什么,他说睡衣上有妈妈的味道。等稍大些,他就开始找理由啦不让我出差,说什么,你可以让辉阿姨去呀,辉那时还单身呢”。同事辉说:“是啊,那时你家儿子还问我为什么不能代你出差呢”。听她们聊着今天看来很轻松的话题,为人母的我却能明白当时有多么地不舍,不由然生出了敬佩之情。是啊,“妈妈的味道”多么简单的要求,而地质队的小女子却给了儿子这样的回答。孩子们会永远记得妈妈的味道。

她们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名地质人,在一个普通不能再普通的岗位上工作着。但她们也用自己的言行诠释对工作的热爱。因为干地质,是自己的选择,是自己所喜欢的。因为喜欢,因为要让自己喜欢的东西尽善尽美、完美。

李保国、杨衍忠,他们用自己的一生诠释着人生的奉献,在风雨中站成了一棵树,头顶着一个天,脚踏着一方土,根植于肥土,风雨中昂起头,守望着祖国的大美河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