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北省地矿局第五地质大队欢迎您! 今天是
您现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>精诚文化>详细信息
成果展示
详细信息
一个苹果 一块石头 ——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有感
发布时间:2016/10/13 点击次数:7357
 

一个苹果 一块石头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——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有感

  张欣欣

不知道您吃没吃过富岗苹果,这个品种的苹果除了果形端正、酸甜适口外,还有自己的"电子简历"。它上面有一个二维码,手机一扫,就可以知道是哪个果园生产的,从“整地”到“灌封冻水”一共128道生产工序,全部一目了然,详细记录了优质无公害苹果的标准化生产流程。生产这种苹果的地方叫做富岗山庄,山庄里有185户果农,580多口人,因为这种苹果,村民们都脱了贫,走上了富裕的道路,成为了种苹果的专家,吃上了"技术饭"

为了这一个苹果,这一村百姓,李保国教授操碎了心,一头扎进深山,潜心钻研,独创了一套苹果生产管理工序,让岗底村村民像工人生产标准件一样生产苹果。三十年里,为了农民掌握新技术,他自掏腰包,做技术示范和推广,不讲回报,真心换真心。他说:“该站出来就得站出来,该担住了就得担住。河北的山山岭岭都绿起来了,父老乡亲都富起来了,我的事业才算成功”。三十年里,他专心钻研技术,给村民办夜校,搞培训,“送教下乡”。他说,要把自己变成农民,把农民变成专家。三十年的时间里,“岗底村”变成了“富岗山庄”,山庄里的农民成了技术栋梁,李保国教授将自己的誓言一一兑现。

行为心表,言为心声。三十年里李保国教授一心为民的情怀,让我们肃然起敬;

仰之弥高,钻之弥坚。三十年里李保国教授对事业的坚持,让我们刻骨铭心。

一个苹果,传递的是“创新”、“付出”与“坚持”。

    一块石头拿在外行人手里,你听到的可能是:这块石头挺漂亮,可以放在家里当装饰品;这块石头挺稀奇,一层一层的挺有规律。一块石头拿在地质人手里,你会听到:这叫方黄铜矿,是一种和铁的硫化物矿物;这叫孔雀石,产于铜的硫化物矿床氧化带。地质人开车穿梭在大山里,看见裸露的岩层,总会不自觉地分析一下它的岩性、产状和形成年代。外行人眼里普通的石头、山体在地质人眼里是矿物组成、是控矿构造,不自觉的言语间流露出来的都是对地质找矿事业的热爱。

找到一个大型矿床平均需要花19年时间,而每100个找矿项目中,能找到大矿的概率不到1%。这1%的希望,支撑着地质队员们满怀期待地走进大山,一天爬几十里甚至上百里山路去采集石头样品。一位年轻的同事和我说过这样的话:该跑的路线必须跑到,该采的样品必须采集到位,该描述的地质现象必须写清楚。我们搞地质的人一定要脚踏实地,实事求是。只有这样,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。这位同事经常在国外外出勘探,他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和石头打交道。一说话就爱笑,一笑就露出满口的白牙,其实倒不是牙白,只是经常野外采集样品,皮肤晒得黝黑。对于地质人来说,能为国家找矿出份儿自己的力量,黑点儿、苦点儿、累点儿,心里也会是甜的。

特别能吃苦,特别能忍耐,特别能战斗,特别能奉献。“四特别”精神,支撑着一代又一代地质人坚守岗位,踏实工作。

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,以艰苦奋斗为荣,以找矿立功为荣。“三光荣”精神33年来凝聚着一代又一代的地质人为地质事业前赴后继。

 一块石头,饱含着的是“踏实”“奉献”与“坚守”。

 一个苹果,让我们看到了“新愚公精神”;

 一块石头,让我们感受到了“三光荣”精神。

新的时代,“新愚公”精神与 “三光荣”精神相得益彰。我们地质青年在新愚公精神的激励、感召下继续前行,多了份责任、多了份担当、多了份付出、多了份坚守。

我们是地质事业的接班人,我们是地质找矿的执行者。2013年第一届青年地质大会对地质青年发出呼吁:“青年地质工作者要响应时代和国家的召唤,在实现‘中国梦’和‘地质强国梦’的实践中,面向地质找矿主战场,争做地质找矿先锋”。 2015年第二届青年地质大会对地质青年提出新的要求。“广大青年地质工作者要加强学习,练就过硬本领,开拓视野,勇于创新,加快促进找矿重大突破,争做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”。新的时代赋予了我们新的使命,在地质事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,我们将努力探寻新理论、应用新方法、开发新技术,在学习中感悟,与智者为伍,与良善者同行,学习李保国,争做最美地质队员,在地质事业转型发展中贡献我们的青春、智慧和力量。

       不负众望!不负所托!